2022年11月17日,上海— 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公司亨斯迈集团受邀参加在宁波开幕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聚焦“可持续的韧性新增长”主题,与会者共话石化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和所面临的新机遇。亨斯迈聚氨酯亚太区总裁潘律民分别在11月16日与17日的市长论坛与CEO圆桌会议上分享了亨斯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城市生活减碳的洞察与实践,并就城市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建言献策。
亨斯迈聚氨酯亚太区总裁潘律民在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对城市低碳转型建言献策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绿色低碳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国务院发布的“1+N”顶层设计框架指引着各级有关部门制定分领域分行业的实施方案和支撑保障政策。作为“N”的重点领域之一,城市将成为碳减排的主战场。从全球来看,城市经济活动占据了全球60%-80%的能源消耗、75%的碳排放;而这一数字在中国城市相对更高,碳排放占80%左右,“双碳”战略的实施将驱动城市加速低碳转型。
先立后破 从0到1 探索定量减碳新范式
城市是落实碳中和目标的主阵地,城市规划在各类低碳技术措施的应用集成具有统筹优势。城市的低碳转型开始由定性引导向定量约束转变。从企业维度,关注点从为何减碳转变为如何减碳。针对城市低碳转型的难点和痛点,深耕中国的亨斯迈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建立完善的碳测算体系与低碳评价标准,为城市减碳和产业链绿色转型提供韧性发展的新范式。
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围绕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提出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对城市碳足迹进行精准测算,分析影响碳足迹的关键因素及环节,才能为城市减碳提供一套系统精准的完整方法体系。
有鉴于此,亨斯迈早在2021年6月就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正式签署碳中和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基于聚氨酯产品生产和下游应用的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作为聚氨酯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亨斯迈通过开展基于聚氨酯产品的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分析影响碳足迹的关键因素及环节,为聚氨酯产品在建筑节能、冷库低碳化、汽车减碳、城市供暖等城市的减碳应用提供方向性支撑。本次合作首开聚氨酯行业国际领先企业与本土一流研究机构携手推进碳中和研究的先河。
锚定技术 拓宽城市系统减碳新路径
城市减碳,建筑为先。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比重高达51.3%,居所有行业之首。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28.3%,建筑运营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21.9%。11月,工信部、住建部等机构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建材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基于PET塑料循环再生专利技术,亨斯迈开发出泰络优®再生聚酯多元醇,其成分中回收PET塑料含量最高可达60%,在生产阶段即降低建筑材料的碳足迹。借此“减碳利器”继而为生产出喷涂聚氨酯保温泡沫、保温夹芯板、节能系统门窗等产品,以出色的保温节能性能大幅降低建筑运营阶段的能耗,为建筑的长期运营提供节能减碳的有效支持。
亨斯迈聚氨酯保温材料在“住”领域的低碳功效不仅适用于建筑,也应用于城市集中供暖。亨斯迈助力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区域集中供热工程——太古供暖项目,解决从山西太原到古交长距离管道传输的热能损耗难题,38公里输热管道两端热水温度仅下降1度,通过持续可靠的绝热优势有效减碳。绿色出“行”方面,亨斯迈在原有轻量化节能产品基础上,推出生物基成分最高达20%的聚氨酯新产品,可将汽车地毯背部发泡的碳足迹减少25%。在“食”领域,亨斯迈为城市食品保鲜冷库提供保温方案,助力冷库业解决规模扩张和减少碳排放之间的矛盾,加快其低碳转型步伐。
潮起宜踏浪,风正好扬帆。以低碳发展为特征的新增长路径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扎根中国、服务中国”,亨斯迈紧密围绕“中国双碳”的系统工程,与产业链上下游的行业伙伴同频共振,以“创无界,悦生活”的价值理念为基础,用创新助推城市低碳转型,点亮绿色城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