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遍认知中的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化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减排挑战。对此,近日,在2021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亨斯迈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潘律民表示,作为一家外资企业,亨斯迈希望在“双循环”下,能从外部来融入,变成一个内部的塑造者,提供不同的思路与路径,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技术创新的方式,帮助中国企业达到“双控”“双碳”的目标,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亨斯迈是一家全球性特殊及特种化学品制造和销售集团,总部位于美国,包括聚氨酯在内4大事业部在全球约30个国家运营超过70个生产、研发和经营机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亨斯迈成为该行业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
从2018年开始,亨斯迈全面向产业链下游布局,试图通过聚氨酯技术解决方案,实现四大可持续创新,助力中国汽车轻量化、建筑保温、冷链仓储、管道保温、现代农业等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碳达峰”和“碳中和”将决定未来企业的生存之道。亨斯迈认为,企业发展和行业转型面临“减碳”和“节能增效”两大元命题。为实现碳减排的可测、可行和可控,亨斯迈将在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和四大可持续创新方案的研发之中融入减碳指标和低碳设计,推出“减碳效益比”这一减碳衡量标准,助力聚氨酯上游生产和下游应用全范畴走向低碳。此外,亨斯迈将联合合作伙伴全力打造触及多个环境问题的绿色环保体系,将废塑循环的持续推进和打造低碳产能、赋能下游低碳转型等碳中和努力整合为一个体系,助力中国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此前,亨斯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正式签署碳中和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针对聚氨酯产业——从上游原料生产到下游材料应用——全生命周期进行碳足迹评价。
根据这份协议,项目研究团队由亨斯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组成,通过数据收集、调研和上下游产业协调沟通,研究上游基础原料生产、中游中间原料加工和下游聚氨酯材料生产加工及应用,并将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纳入统计范围,试图实现“从摇篮回归自然”的全生命周期碳测算。
潘律民指出,“我们不是只看我们工厂怎么节能减排,而是更加关注成品变成汽车内饰、变成建筑保温,变成管道保温等后,在产品全生命周期里面到底能够为社会减少多少碳排放?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核算的目标。”